PRODUCT CLASSIFICATION
UTG借助U型錯動折彎試驗機開啟新篇章
——高精度測試技術驅動超薄柔性玻璃產業化突破
隨著折疊屏終端加速普及,超薄柔性玻璃(UTG)憑借光學性能與抗刮傷優勢,正成為顯示蓋板核心材料。其厚度通常突破至10μm級,卻需承受日均數十次折疊的機械考驗。行業痛點在于:如何精準量化UTG在極限彎折下的抗裂性與疲勞壽命?U型錯動折彎試驗機的創新應用,為這一關鍵技術瓶頸提供了破局路徑。
技術破壁:從實驗室驗證到量產定標
傳統彎折測試難以模擬動態折疊場景中的多維應力。新型U型錯動折彎試驗機通過三大核心能力實現技術躍遷:
精密半徑控制:支持R0.5-R20mm連續可調彎折半徑,覆蓋手機內折(R1.5-R3)至平板外折(R5-R8)全場景;
復合應力加載:同步實現壓折(S形)、扭轉(±30°)與錯動位移(軸向±0.5mm),還原真實鉸鏈摩擦工況;
極限環境模擬:-40℃~85℃溫控倉內進行百萬次彎折,預判材料在嚴苛氣候下的失效風險。
“這不僅是設備升級,更是評價體系的革命," 國際顯示學會專家指出,“通過量化微裂紋擴展速率與強度衰減曲線,試驗機為UTG從‘能用’到‘耐用’提供了數據錨點。"
協同創新:驅動產業鏈標準升級
試驗機的應用正引發產業鏈深度協作:
材料端:康寧、肖特等企業依據測試數據優化微晶結構,將抗彎折性能提升300%;
設備端:韓國Sysmech、日本東洋精機等推出集成光學檢測模塊的試驗機,實時捕捉彎折區域微應變分布;
終端端:頭部手機廠商將U型錯動測試納入UTG蓋板準入標準,要求通過20萬次折疊無功能性損傷。
價值堅守:品質根基賦能場景進化
面對成本與性能的平衡挑戰,行業頭部企業明確技術底線:
“UTG的本質是玻璃,抗裂可靠性永遠優先于厚度指標," 某國產UTG廠商技術總監強調,“我們采用試驗機進行100%批次抽樣,即使量產厚度降至10μm,仍要求彎折壽命≥30萬次。"
在車載曲面屏、卷曲電視等新場景中,試驗機衍生出的曲率漸變測試模式(R20→R5漸進彎折),正推動UTG向大曲率、多向折疊領域突破。
結語
U型錯動折彎試驗機如同UTG產業的“應力顯微鏡",將微觀失效機制轉化為可量化的工程語言。其背后折射的,是顯示行業對基礎材料可靠性評價體系的重新定義。隨著測試標準全球化統一與設備智能化升級,UTG技術正跨越性能懸崖,開啟柔性玻璃從“實驗室奇跡"到“消費級標配"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