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振動模擬:覆蓋正弦波、隨機振動、掃頻、倍頻等多種振動類型,頻率范圍可從 0.5Hz 延伸至 2000Hz,加速度幅值根據設備規格可達 20g 至 100g 以上,滿足不同家電產品的測試需求。
多維振動能力:新一代設備已實現六自由度振動,同步模擬上下、左右、旋轉等多維擾動,較傳統單軸設備測試真實性提升 4 倍,更貼近實際運輸中的復雜受力狀態。
環境耦合測試:支持 “振動 + 溫濕度" 復合測試,溫濕度范圍可覆蓋 - 40℃~90℃、10%-98% RH,滿足高要求的家電運輸環境模擬需求。
智能安全防護:配備樣品固定力監測、臺面位移超限報警及噪聲抑制(≤75dB)三重防護機制,同時 AI 診斷模塊可提前預判設備故障,降低測試過程中的二次損傷風險。

家電運輸振動測試需遵循國際與國內雙重標準,國際上主要采用 IEC 60068-2-6 標準,規定了產品應承受的振動條件與測試方法;國內對應標準為 GB/T 2423.56-2019,與 IEC 60068-2-64 標準等同。此外,針對不同運輸場景還需參考 ISTA 3A、ISTA 3B 等專項標準,確保測試結果的合規。
測試準備階段
樣品預處理:選取代表性家電產品,按實際運輸包裝狀態進行封裝,確保內部配件與緩沖材料安裝到位。
設備調試:根據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振動臺類型(輕型家電選用電動式,大型家電如冰箱、洗衣機選用液壓式),校準傳感器精度,設定振動方向(單軸或多軸)。
參數設定:參考產品運輸路線確定振動參數,如高速公路運輸模擬采用 5-50Hz 低頻持續振動,崎嶇山路模擬采用 100-500Hz 高頻隨機沖擊。
測試執行階段
樣品固定:將包裝好的家電牢固固定在振動臺臺面,確保固定方式與實際運輸一致,避免測試中發生位移或脫落。
過程監控:啟動振動臺后,實時記錄振動頻率、加速度、持續時間等參數,觀察產品外觀狀態,重點監測是否出現外殼變形、異響等異常。
數據采集:通過控制系統自動采集測試數據,生成振動曲線與數據報告,為后續分析提供依據。
結果評估階段
外觀檢測:檢查家電外殼是否有裂紋、變形,包裝材料是否破損,緩沖結構是否移位。
功能測試:對家電進行通電運行,檢測核心功能指標,如制冷設備的制冷效率、影音設備的音質畫質、電機的運轉穩定性等。
可靠性判定:根據測試標準,若產品無結構損傷、元件松動,且功能參數符合出廠標準,則判定為合格;反之需分析失效原因,優化產品設計或包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