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步入式恒溫恒濕試驗室日常功能解析與實操指南
步入式恒溫恒濕試驗室作為工業領域中用于模擬各類環境條件的大型試驗設備,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航空航天、醫藥、食品等行業的產品可靠性測試。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精準控制溫濕度、模擬復雜環境參數,為產品在研發、生產、質檢等環節提供可靠的環境試驗數據。本文將從核心功能解析、日常操作規范、維護保養要點及常見故障處理四個維度,深入探討其日常使用中的技術細節。
溫濕度偏差:≤±2℃(溫度)、≤±3% RH(濕度)(在額定范圍內);
溫濕度波動度:≤±0.5℃(溫度)、≤±2% RH(濕度);
均勻性:≤±2℃(溫度)、≤±3% RH(濕度)(工作室任意兩點差值)。
光照模擬:集成 UV 紫外燈或氙燈系統,模擬太陽輻射強度(300~1100W/m2),用于材料耐候性測試;
振動復合環境:與振動試驗臺聯動,實現溫濕度 - 振動復合應力測試,模擬運輸或工況下的產品受力狀態;
腐蝕性氣體模擬:通過氣體注入裝置混入 SO?、H?S 等腐蝕性氣體(濃度 0~50ppm 可調),測試產品抗腐蝕性能。
負載檢查:確認試驗樣品總質量不超過試驗室額定負載(通常≤500kg/m2),且樣品擺放間距≥20cm,避免遮擋風道(風道風速需保持 0.5~2m/s,確保氣流循環均勻);
參數校準:使用經計量認證的溫濕度記錄儀(精度 ±0.1℃/±1% RH),在工作室均勻布置 3~5 個監測點,對比設備顯示值與實際值,偏差需進行校準(建議每月 1 次);
安全檢查:檢查急停按鈕、報警系統、制冷系統壓力(高壓 8~18bar,低壓 0.5~3bar)是否正常,確認試驗室門密封條無破損(密封不良會導致溫濕度偏差增大 5%~10%)。
參數設定:通過觸摸屏輸入目標溫濕度(溫度分辨率 0.1℃,濕度分辨率 1% RH)、試驗時長、升降溫速率(需≤設備最大速率,如 1℃/min);
預運行:啟動設備空載運行 30min,待溫濕度穩定(波動度≤±0.3℃/±1% RH)后再放入樣品,避免樣品初始溫度影響環境平衡;
運行監控:試驗前 2h 內每 30min 記錄一次數據,穩定后每 1h 記錄一次,重點關注溫濕度是否在設定范圍內(如 25℃±2℃、50% RH±5% RH),發現異常立即暫停試驗并排查原因。
逐步停機:試驗結束后,先將溫濕度調至常溫常濕(25℃/50% RH),運行 10min 后再關閉設備,避免溫差過大導致工作室結露;
樣品取出:戴隔熱手套取出高溫 / 低溫樣品,防止燙傷 / 凍傷;
環境控制:試驗室所在房間溫度保持 15~30℃,避免陽光直射,減少設備制冷 / 制熱負荷。
利用余熱:高溫試驗結束后,可先關閉加熱器,利用余熱維持溫度,降低能耗;
合理設置參數:避免頻繁切換苛刻環境溫濕度(如 - 70℃與 150℃交替),每次切換會增加能耗 30% 以上;
年度:更換壓縮機潤滑油(用量按型號確定,如 3HP 壓縮機需 1.5L)、檢查除濕器分子篩活性(吸濕能力下降時需再生或更換)、校驗安全保護裝置(如超溫報警值設定為目標溫度 + 5℃)。
季度:更換中效過濾器(容塵量達 80% 時)、清洗冷凝器(用壓縮空氣吹除灰塵,散熱不良會使制冷效率下降 20%~30%);
每月:校準溫濕度傳感器(使用標準溫濕度箱對比,偏差超 0.5℃/3% RH 時需調整)、檢查電氣接線端子是否松動(松動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大,影響控制精度)。
每周:檢查制冷系統管路是否結霜(結霜厚度>3mm 需手動除霜)、風機皮帶松緊度(撓度 10~15mm 為宜);
每日:檢查過濾器(初效過濾器阻力≤50Pa,阻力過大需清洗,清洗周期≤1 周)、工作室是否有異味或異物;
環境清理:用干布擦拭工作室內壁(若有冷凝水需及時擦干,避免銹蝕),清理散落樣品碎屑,保持風道暢通。